9月27日,一封来自国企航天601所的一封公文猛地蹿上了热搜,主角张小平是一位可以影响国家登月的国企底层干部。
公文大意是:曾在601所担任副主任设计师(其实就是一个小组长)的研究员张小平因为加一点工资但没有得到批准就离职跳槽了,之后相关发动机技术难题解决不了,整个项目都瘫痪了。张小平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的灵魂人物,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的离职直接关系到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选择和研制进度,甚至还影响了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
航天601所,即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是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先进超低温高性能推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据官网信息显示,50多年来,航天601所成功研制出60余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于导弹、火箭、卫星及飞船各个领域,参与了我国历次卫星发射和重大飞行任务。
这封公文让这家高科技国企彻底火了。不过,在成为吃瓜群众谈资和笑料的同时,这封文公也从侧面剑指了研究所、国企的人才机制和低效:本来是加个薪就能解决的小事,却闹到了现在这么轰轰烈烈的地步;在国企,人才得不到重视,薪资得不到保证。
画风突转?不存在的?
不过,到了下午画风突转: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这家国企迅速通过多家媒体辟谣称,不存在的。
据北京青年报联系到张小平之前就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张小平离职不存在影响研发任务的问题,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不过,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了起来,研究院会反思用更多方式留下人才。
同时,研究院院长还把锅推到了故事主角张小平身上,称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新京报也联系到多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证实,文中主角张小平确有其人,年初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辞职,不过辞职原因并不清楚,网传的消息“夸大其词,多处细节失实,但不能否认,问题是存在的。”
其中一位科研人员透露称,张小平研究员并不是网传的负责关键技术岗位的底层研究员,而是一位高职级的研究人员。张小平离职会影响中国登月的说法太过于夸张,不过不能否认他此前负责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百万年薪挖走影响登月计划的人才?这家蓝箭公司是什么来头
网上爆料还称,张小平在研究所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要知道,由于航天领域需要极高的前期研发成本,目前我国的航天系统中,国有航天占据主导地位,顶尖的航天人才几乎都在体制内。
公开信息显示,蓝箭目前是国内一家民营火箭初创企业,主要从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两支研发团队分别位于北京总部和西安,火箭生产制造基地则位于浙江湖州。
蓝箭CEO张昌武曾表示,该公司研制独立、自主、可控液氧甲烷航天发动机及液氧甲烷火箭,主营业务是商业运载火箭,是国内液氧甲烷航天发动机领域的开拓者,也是首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民营企业。
今年六月,该公司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首款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该款火箭为国内在研运力最大的民营运载火箭,计划于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试验,2020年首飞。张昌武曾表示,朱雀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领域第一款中型火箭。
同时发布的还有为火箭配套的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据新京报获悉,近日,天鹊短喷管推力室在其湖州自主建设的试车台进行了20秒的短程点火试车并取得成功。此次点火试验是国内首个民营大推力液氧甲烷推力室试车,其任务是加快验证“天鹊”推力室的核心技术,开启“天鹊”发动机以及“朱雀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进入大规模地面试验的序幕。
企查查信息显示,从2015年成立至今,蓝箭已经获得多轮融资,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创想天使基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在2017年又先后完成了上市公司金风科技领投的B轮融资和浙江湖州市军民融合专项基金超2亿元的资金支持。
有媒体消息称,今年4月9日,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2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金风科技领投,世纪天华、国开熔华跟投,创想天使、永柏资本等机构继续追加投资。
可以说是很有钱了。
不过,虽然这么有钱,企查查还显示,在这家公司里能拿到月薪两万五以上的,也只占1.83%而已。
由此,张小平是否真的遭到蓝箭挖角?年薪还有百万?此事似乎仍然存疑。
此外,据封面新闻联系到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透露,张小平目前确定不在北京的公司,以前也没在北京办公过,可能在西安。也有2016年入职的蓝箭空间员工表示,出事前并不知道公司有张小平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