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三季报背后的科大讯飞:上市十年了,还是一个“巨婴”

科大讯飞上市十年来,依旧摆脱不了政府补助的扶持。当然,一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依赖才是。

笔者是个自称跑渣的马拉松爱好者,上个周末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收获了自己的最好成绩,3小时52分钟。马拉松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长久坚持,起跑快的并不一定能跑完42公里的全程。

还有一种选手,放眼望去竟然看不到对手,还在赛道上洋洋得意的奔跑。殊不知,他其实跑错了赛道。

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2018年3季度季报,1-9月实现52.83亿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94%;扣非净利润2462.6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9.75%。

对此,科大讯飞的三季度季报解释:上述经营成果主要系业务拓展、销售规模扩大,各行业赛道业务增长所致。

我不太理解讯飞如何理解它的赛道,非经常性损益不能算真本事,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是赛道增长的原因吗?

一、上市10年的“初创”公司

科大讯飞于1999年成立,2008年上市,上市十年来,依旧摆脱不了政府补助的扶持。当然,一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依赖才是。

公司依赖政府补助吗?

对此,科大讯飞董办回复称,公司上市十年来,扣除退税收入后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89%。

这句话并没有说谎,但是在偷换概念。根据惯例,用数字蒙混投资者的上市公司,通常基本面都会存在问题。

为什么说是偷换概念呢?

因为没有一个评估模型是用政府补助和营业收入对比的,因为政府补助相当于净利,从来都是和利润总额或净利润对比。

我们看看十年来科大讯飞的政府补助有多少。

从2008年年报到2017年年报,再加上刚刚披露的2018年三季报,十多年来,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益的合计金额为12.35亿元(2017年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修订后,和经营有关的政府补助放到了其他收益,和经营无关的在营业外收入,由于处置资产等少部分业务也在营业外收入,因此科大讯飞的营业外收入里不全是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大约占营业外收入的98%,用营业外收入加其他收益基本可以替代政府补助)。

这十年的净利润是多少呢?28.86亿元。

也就是说,公司42.79%的净利润来自政府补助。

还敢说政府补助贡献有限?

假如拿掉这12.35亿的政府补助不是拿掉同等额度的收入,而是减少同等金额的利润!

上市10年了,这家上市公司还是个严重依赖政府补助的“巨婴”。

有分析师说,任何国家的科创企业都是政府补助“砸”出来的,科大讯飞的政府补助并不多。我不否认科创需要补助,毕竟连腾讯也有政府补助,但是比科大讯飞仅早一年成立的腾讯,现在还如此过度依赖政府补助吗?

两家年龄差不多的科创公司,差距有多大没数吗?

二、用政府补助烧钱烧出的“新赛道”

据季报披露,公司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生态体系构建的投入以及在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赛道的市场布局投入。

三季报背后的科大讯飞:上市十年了,还是一个“巨婴”

(单位:百分比,数据来源:Wind,整理:路过银河)

政府补助的核心在“助”,而非“补”。

科大讯飞收到的政府补助都做了哪些事呢?

以2018年半年报为例,共计42个项目收到了政府补助。

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人工智能产业支撑平台,补助2494万元;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补助2000万元;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补助415万元;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软件及智能教育产品产业化项目,补助165万元;语音和语言智能算法,45万元;大数据项目,40万元;基于语音技术的儿童益智产品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30万元… …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是政府采购的价格,而是补助。政府掏钱补助科大讯飞研发这些项目,然后等开发完了,再掏钱买下来产品。

这么贴心的政府补助,给我来一打。

不难发现,这些所谓“新赛道”上,根本就没有对手,并不是因为公司强大到没有对手,这是特别定制的赛道,仅供科大讯飞一家独自奔跑的赛道。

也许有投资者激动了,这不就具有垄断价值了吗?

这种定制化的赛道,结局往往是惨痛的,多年前的绿坝了解下。

就像马拉松跑错赛道的运动员,最终是没有成绩的。

三、财报里科大讯飞的几款产品

科大讯飞的市值一度逼近千亿,当时千亿市值的企业都是什么样的呢?青岛海尔、云南白药、长城汽车、泸州老窖等。

千亿市值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必然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但科大讯飞的产品,我们触手可及的,可能就只有讯飞输入法了。

一个不做大众产品的科创公司,做的产品经得起市场检验吗?

好在今年推出了几款产品,终于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讯飞翻译机。

这款售价3000元的机器非常受欢迎,在京东的销量超过2万件。再加上其他平台,销售额差不多有几个亿。公司半年报披露,智能硬件上半年销售额3.3亿元,这个数据是匹配起来的。

但是,随着翻译机概念的普及,使用微软引擎及其他引擎的翻译机随后纷纷上市,米家的翻译机甚至做到200多元,竞争非常激烈。

翻译机的背后,是人工智能翻译引擎的竞争,科大讯飞的引擎和背靠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微软引擎相比,究竟有多大的优势,还是个未知数。

更不必说,BAT已经在这条路上虎视眈眈,科大讯飞全年的营收可能都不及对手一个项目的研发支出。

二是智学网。

智学网是科大讯飞近年来引以为豪的作品,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对各在线学习网站了如指掌。很显然,家长圈里认同的都是学而思。

我到alexa查了一下网站的访问量,PC网页端学而思的访问量是智学网的三倍还多。而APP端,学而思的下载量是智学网的20多倍,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公司的产品即便是有政府补助的加持,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在线教育领域目前是一片红海,智学网更多的是依赖行政命令来解决用户粘性的问题,据3季度季报披露,复购率高达70%,考虑到科大讯飞很多数据都偷换概念,我对这个复购率的计算方法是持怀疑态度的。

三是汽车领域

随着移动流量的大幅降费,车载智能交互系统逐渐流行。科大讯飞和多家汽车厂商合作,包括大众、丰田、蔚来等知名品牌。

有分析师认为科大讯飞的交互系统远远领先百度等其他竞争对手,但是我看到了马化腾关于车载微信的研发进展言论,也亲自试验过车机版的高德导航(阿里系)和百度导航,对语音的识别和分析与讯飞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BAT们在车载交互系统领域并不是没有实力,而是为了安全和稳健,更好的适配产品在等待。等它们的产品大规模面世,你是选择只能语音识别的讯飞的产品,还是选择语音识别、导航、餐饮、加油一条龙服务的BAT的产品?

四、研发支出的真相

据三季度季报披露,科大讯飞上半年研发费用总额达6.89亿元,同比增长69.45%。科大讯飞常年通过过高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来修饰当期利润,以2017年年报数据为例,仅此一项影响净利润接近5个亿,这种利润的调整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可以研究一下这6.89亿研发费的实质。

季报披露的细节比较少,我们用年报来比对。据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的研发人员高达66%以上,共计5739人。

而研发支出为11.45亿元,考虑到公司几乎任何一项研发都有政府补助,按理说搞研发不用额外花钱,那么公司的研发支出都花到哪儿去了?

我用研发支出除了一下研发人员人数,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2017年人均研发支出20万元。

作为搞人工智能的工程师,年收入20万元不算多吧,而根据会计准则,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是可以计入研发支出的。

所以,研发支出虽大,其实不过是工资啊!

3季度季报显示,公司根据发展战略所需招聘的关键人才和新增岗位已基本招聘就绪,同时披露研发费用总额为6.98亿元,据此推测,研发费用大部分还是工资。

把员工都视同研发人员,根据国家鼓励政策,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还可以把工资放到研发费里加计扣除,真的是一举两得!

我这么推断合理不合理呢?在公司的半年报里找到了答案:研发投入增长主要系公司保持技术领先,研发持续投入及研发人员增加,薪酬水平上升所致。

本文作者路过银河,授权华尔街见闻独家首发。

重要提醒: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作者版权,若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aiskr@aiskr.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