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命途多舛的2018年,Facebook不仅因为“数据泄露门”持续发酵而焦头烂额,更面临多国政府死咬科技巨头税收,意图薅一把“数字”羊毛的境地。
尽管如此,这位科技界的头号玩家还是十分顽强地交出了一份尚过得去的三季报:每股盈利1.76美元大幅好于预期;用户数触及天花板之际,单位用户变现能力增强。
乍看之下,Facebook完全不惧缠身丑闻,已大有稳如泰山“大而不倒”之势。但美国智库经济教育基金会(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FEE)却刊文指出:不,事实并非如此。
除非受到政府垄断的保护,否则每一种产品和服务都很容易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即使是那些被认为过于强大的力量也不例外。
曾几何时,百年老店希尔斯(Sears)和音像租赁连锁巨头百视达(Blockbuster)也都是声名赫赫的行业领头羊,但近来却双双死于亚马逊和奈飞之手,接连消亡——前者债台高筑叠加业绩不佳,在10月中旬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后者随着数字化电影兴起,门店纷纷倒闭。
FEE认为,虽说Facebook不同于其他传统市场实体,没有向大多数用户出售任何商品,但它与希尔斯和百视达十分相像,吸引和维持用户的能力就是成功的基石。考虑到Facebook近来的种种做法,该智库相信,这家科技巨头很有可能已经不久于世了。
Facebook做了什么?
- 账号清洗
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之际,Facebook不仅宣布封禁极右翼电台主播Alex Jones相关账号,更是一举清理了近800个被认为“违反其服务条款”的内容页面和账号。
由于许多被删页面均有右翼和自由主义倾向,许多人认为此举正是出于政治动机。但Facebook坚称这些账号遭到清洗纯粹是因为滥发垃圾消息,而非因为实际页面内容。
FEE指出,在数字时代的“假新闻”浪潮中,Facebook开始保护自家用户免受潜在的误导信息甚至是攻击性内容的侵害。但世事两难全,即使这些决定安抚了部分希望看到所有反对意见都被官方压制的用户,此举仍不可避免地会给公司带来麻烦。
- 泄露数据
年初,一扇“数据门”为Facebook掀起滔天巨浪,十天内市值蒸发近千亿美元,并遭遇民众信任危机。此后,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出席国会听证会接受2天10小时的“审问”,但这家社交巨头的隐私数据泄露风波一直未能平息。
今年3月,英国媒体曝出数据分析机构Cambridge Analytica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在 Facebook上获得的5000万用户的个人资料数据,来创建档案、并在2016总统大选期间针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宣传。
随后,欧盟、美国、英国纷纷对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进行抨击。扎克伯格也在自己的主页上公开向全平台用户道歉,称“我们犯下过错误,必须承担起责任,做好我们该做的。”
9月,Facebook又遭遇安全漏洞入侵事件。该公司在博客文章中表示,黑客利用其控制的40万个账户获得了3000万Facebook用户账号的访问令牌。这些令牌让用户可以在不输入密码的情况下,登陆Facebook个人主页。
当时Facebook提到,在3000万受影响的用户中,有1400万人用户的信息被黑客获取。这些信息包括姓名、联系信息以及敏感信息(性别、关系状况、搜索记录和最近的登陆位置)。
近日,BBC则有报道称,有黑客宣称其已经窃取1.2亿个Facebook用户账号的私人信息,并试图以每个账户10美分的价格在网站上出售,目前也公布了至少8.1万个账号。
Facebook方面则回应称,被盗数据很可能是通过恶意浏览器插件而获取的,公司安全性并无问题。
受这一系列事件影响,今年迄今,Facebook市场份额已经缩水7.5%,股价跌幅接近20%,市值更是从二月份时的巅峰5600亿美元下滑至4272亿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一年中,Facebook的用户数也在不断下降,其中的年轻用户更是越来越少。
今年3月到4月间,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就有调查研究发现,在2012年,有68%的青少年表示他们的主要社交网站是Facebook,但这个数字在2018年下降到了15%,反而是Snapchat和Instagram成为了新宠。
皮尤研究中心9月公布的报告结果则更为直白:大量Facebook用户已经对自己与这一社交媒体平台的关系做了改变,其中有26%的受访者称他们删掉了手机中的Facebook应用,42%的人表示他们好几周都不会访问网站一次。而在18-29岁年轻用户群体中,删除了Facebook应用的受访者占比高达44%。
社交媒体应用行业逐渐饱和,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FEE认为,在YouTube、Twitter等网站的“围攻”下,Facebook若失去了年轻群体这一生力军,可能很快就陷入“急需用户”的困境之中。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喜欢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人而言,这意味着新平台出现并取而代之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应该开始认真寻找替代品了。
用户的犹豫:走还是不走?
诚然,Facebook有着种种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社交媒体领域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许多用户很难不对抛弃这一平台而心生犹豫。
但在FEE看来,若有替代品存在,这一情况很容易改变。考虑到消费者为心爱的品牌和产品所氪的金才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根源所在,因此,若一家公司做了用户反对的事,用户完全有权拔腿走人,甚至转向抗议和抵制。
独立新闻平台Anti-Media主编Carey Wedler也对该智库表示:
当下的社交媒体用户显然对主导市场的主流平台感到失望,但同样至关重要的是,个人必须采取切实行动表明自己的喜好,而非一味容忍当前的范式。若有足够多的人大力表达不满,巨大的潜力将随之而来,将人们引向更能满足其需求的平台。
正是因为无法适应消费群体并实现用户增长,才导致了希尔斯和百视达的双雄陨落。曾经称雄一方的两位“大哥”都有倒闭的一天,那经常与用户需求背道而驰的Facebook或许就是下一个面临严重后果的巨头了。